古代针灸七大名著

时间:2021-12-28 15:39:43


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,是通过经络、腧穴的传导作用,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,来治疗全身疾病的。千百年来,针灸对捍卫中华民族健康,有卓越的贡献,直到如今,其疗效已被世界认可。提到学习针灸,阅读古籍是最好的途径,仿佛可以与先贤直接交流,下面就推荐7本针灸学必读的古籍。



灵枢经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》,简称《灵枢经》,《灵枢》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,是中医经络学、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。《黄帝内经》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,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。《灵枢》与《素问》同为《黄帝内经》之组成部分。《灵枢》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,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。成书亦非一时,作者也亦非一人。起源于轩辕黄帝,代代相传,后又经医家、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,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。




针灸甲乙经

《针灸甲乙经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,全书共12卷,128篇,成书于公元282年。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,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,包括病因、病机、症状、诊断、取穴、治法和预后等。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,厘定了腧穴,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、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。

作者皇甫谧,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,吸收了《素问》《针经》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的精华,删其浮辞,除其重复,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,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。原书根据天干编次,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,故命名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可谓是针灸学必读之书。




针灸大成

《针灸大成》由明代杨继洲原著、靳贤补辑重编,于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刊行。所述内容十分广泛,堪称针灸学的集历代大成之作。

作者杨继洲,由于针法精妙,曾任明世宗侍医、太医院医官等职。他总结了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针灸甲乙经》的精髓,又从《医经小学》、《针灸聚英》、《标幽赋》、《金针赋》、《神应经》、《医学入门》、《古今医统》等20余种医籍中,节录部分针灸资料予以编辑及注解,考绘“铜人明堂图”,并附以自己的针灸治疗病案,编撰成《针灸大成》。

卷1首载仰、伏人周身总穴图,针道源流,次载《针灸直指》,包括选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17篇有关针灸论述;卷2为周身经穴赋、百症赋、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;卷3为五运、六气歌、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;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、背俞、腹部穴歌、中指取寸、九针论、针法补泻、针灸禁忌等;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、子午流注针法、灵龟八法等;卷6、7为五脏六腑、十四经穴之主治、经穴歌、考证法、奇经八脉、经外奇穴等;卷8载《神应经》穴法及诸风、伤寒、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;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,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;卷10附陈氏(佚名)《小儿按摩经》(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,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)。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、操作手法等,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,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,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,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。




针灸资生经

《针灸资生经》由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于南宋1180~1195年。7卷。是一部文献价值、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著作,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。卷1为腧穴部位及主治、针灸法,按头、面、肩、背俞、侧颈项、膺俞、侧腋、腹、侧胁及手、足三阴、三阳分列诸穴,共收载360穴,附经穴图46幅;卷2为针灸须药,针忌,孔穴相去,定发际、同身寸等针灸方法;卷3至7分别论述虚损、劳瘵、肾虚、消渴等临床各科病证共193种针灸治疗取穴法和配方。

《针灸资生经》自刻印面世后,历经南宋、元、明、清诸代一直传至当今,其间重刊不断,甚至在日本、朝鲜等国都有刻本,清乾隆时所编的《四库全书》亦将其收录在内。1959年,上海科技出版社将该书重新予以整理出版,其中某些章节还被选作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。《针灸资生经》已成为祖国珍贵的针灸医学遗产之一。




针灸大全

《针灸大全》是由明朝人士徐凤所著,讲述中医针灸技巧的书籍。是书六卷。卷一、二,针灸歌赋。卷三,周身穴法歌。卷四,窦氏八法流注。卷五,金针赋及子午流注。卷六,灸法等。全书内容是以介绍历代针灸文献资料为重点,并附有插图,是一部综合性的针灸著作。

从本书所选取的内容来看,作者是颇费一番心机的,主要表现在选用大量针灸歌赋上。该书既照顾到针灸内容的各个方面,又尽量选取短小精悍的歌诀,如“ 四总穴歌”、“千金十一穴歌”、“经脉气血多少歌”等。书后的灸法大都为历代出名的灸疗方法,很值得研究。因此,本书对于研究针灸学及其临床运用,可称为一本很切实用,简明易学的参考书。




针灸问对

《针灸问对》由明朝汪机所撰,刊于1530年。书凡三卷。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些基本理论。上、中二卷论述针法;下卷论述灸法及经络腧穴。全书以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等书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,而对于金、元以后的各针灸学说则采取批判或否定的态度,并批判了某些不负责任的医疗作风,反对哗众取宠,坚持疗效至上。

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、十二经见证歌、十二经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歌、经穴起止歌、天心十一穴歌,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,以便诵记。汪氏致学之严谨,所辑之书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。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。




针灸聚

明代医家高武编撰,初刻于明嘉靖十六年(1537),全书4卷。汇集各家针灸之说,对后世针灸学影响最大的在于卷一'经络髋穴类聚'部分,高氏以元代杜思敬《针经节要》'于十二经井荥俞经合穴,萃集各书主治,其余髂穴则未之及',故广搜《素问》、《千金要方》、《资生经》、《针经摘英集》等书'而补辑之'按4卷本顺序,卷首'集用书目',简介《难经》、《素问》等16种以前针灸学著作。卷1论五脏六腑、仰伏人尺寸、手足阴阳流注、中指同身寸法、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及所属经穴的循行、主病,附经脉经穴图。卷2为骑竹马法等各家取穴方法。卷3为煮针、火针、温针、拆针、晕针、补泻手法、刺法、灸法等。卷4为十四经穴欧等63则歌赋。末附针灸治疗问答。


分享到: